儿童眼睛出现黄脓状眼屎多数与感染有关,不一定是上火。常见原因有细菌性结膜炎、泪囊炎、过敏性结膜炎、用眼卫生不良、倒睫刺激等。
1、细菌性结膜炎: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眼睑红肿、黄色黏稠分泌物增多。需就医进行抗生素眼药水治疗,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避免揉眼,用生理盐水清洁眼部。
2、新生儿泪囊炎:
因鼻泪管发育不全导致泪液滞留继发感染,多见于3个月内婴儿。表现为单侧眼部分泌物增多伴流泪,可配合泪囊区按摩促进疏通,严重者需泪道探通术。
3、过敏性结膜炎:
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出现白色丝状分泌物,继发感染时可转为黄色。需远离过敏原,使用抗组胺滴眼液如依美斯汀,避免冷热刺激。
4、用眼卫生不良:
手部污染揉眼导致细菌侵入,常见于学龄期儿童。需培养洗手习惯,避免共用毛巾,分泌物多时可用消毒棉签从内向外擦拭。
5、倒睫刺激:
睫毛向内生长摩擦角膜,引发继发感染。轻度可通过拔除倒睫缓解,反复发作需电解毛囊或手术矫正。
日常应注意保持儿童眼部清洁,使用独立洗脸用具并定期煮沸消毒。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猪肝,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室内保持50%-60%湿度,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至每天不超过1小时。若眼部分泌物持续3天未缓解,或出现畏光、视力模糊等症状,需及时到眼科排查角膜溃疡等严重情况。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可适当减少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摄入。
宝宝突然出现大量脓状眼屎可能由结膜炎、泪囊炎、倒睫、异物刺激或上呼吸道感染引起,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处理。
1、结膜炎:
细菌性或病毒性结膜炎是婴幼儿眼部分泌物增多的常见原因。患儿除黄色脓性分泌物外,常伴有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等症状。细菌性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滴眼液,病毒性感染以对症护理为主,需注意用棉签蘸生理盐水从内向外清洁眼睑。
2、泪囊炎:
新生儿泪道发育不全易导致泪囊堵塞继发感染,表现为单侧眼部分泌物增多伴泪溢。急性期可见内眼角红肿压痛,慢性期以黏液脓性分泌物为主。治疗需配合泪囊按摩,严重者需行泪道探通术。
3、倒睫刺激:
婴幼儿面部发育未完善时,睫毛向内生长摩擦角膜,引发反射性分泌物增多。可见睫毛贴附眼球,患儿频繁眨眼揉眼。轻度可通过下拉眼睑缓解,顽固性倒睫需电解毛囊治疗。
4、异物刺激:
环境中粉尘、飞虫等异物入眼后,眼睛通过分泌黏液进行自我保护。表现为突发性单眼分泌物增多伴明显异物感。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避免揉眼造成角膜划伤。
5、感冒并发症:
上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可通过鼻泪管逆行感染眼部。除脓性眼屎外,多伴有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状。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加强眼部清洁护理。
建议每日用灭菌棉球蘸取温水由内眦向外眦轻柔擦拭眼周,保持双手清洁避免交叉感染。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需避免辛辣饮食,人工喂养可适当增加维生素A含量丰富的辅食如胡萝卜泥。若分泌物持续3天未缓解、出现眼睑肿胀拒按或角膜混浊,需立即就医排查角膜溃疡等严重情况。护理期间注意单独使用毛巾脸盆,避免强光刺激,睡眠时适当垫高头部促进分泌物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