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肌炎急性期和慢性期的主要区别在于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治疗策略的不同。急性期症状突然且剧烈,慢性期则表现为长期、反复的轻微症状。治疗需根据病情分期进行针对性调整。
1、急性期特点
急性期皮肌炎通常起病急骤,症状明显且进展迅速。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肌肉无力、皮肤红斑、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肌肉无力多从四肢近端开始,逐渐影响日常活动。皮肤表现包括眼睑紫红色斑(向阳疹)和手指关节伸侧的Gottron丘疹。急性期还可能伴随内脏受累,如肺部炎症或心脏问题,需及时就医。
2、慢性期特点
慢性期皮肌炎症状相对较轻,但持续时间长,容易反复发作。患者可能表现为轻度肌肉无力、皮肤干燥或色素沉着,症状波动性较大。慢性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受到长期影响,但内脏受累较少见。慢性期若不加以控制,可能逐渐发展为肌肉萎缩或关节挛缩。
3、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以控制炎症和缓解症状为主。常用药物包括: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快速抑制炎症反应。
- 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或环磷酰胺,用于减少免疫系统对肌肉和皮肤的损害。
- 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适用于难治性病例。
急性期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同时注意营养支持,补充高蛋白饮食。
4、慢性期治疗
慢性期治疗侧重于维持病情稳定和预防复发。常用方法包括:
- 低剂量激素维持:如泼尼松逐渐减量,避免长期高剂量使用。
- 免疫调节剂:如硫唑嘌呤或羟氯喹,用于控制病情进展。
- 物理治疗:如适度运动和康复训练,帮助改善肌肉功能和关节活动度。
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鱼类、乳制品,以预防骨质疏松。
皮肌炎的分期治疗至关重要,急性期需积极控制炎症,慢性期则需长期管理以维持病情稳定。患者应定期随访,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如避免感染、保持适度运动等,以提升整体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