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痂掉后出现凹坑一般是正常的,可能与皮肤修复过程有关。若伴随红肿、渗液等异常表现则需就医。
皮肤损伤后结痂脱落形成的凹坑通常属于愈合过程中的暂时性现象。表皮层和真皮层在修复时会先形成胶原纤维填补伤口,初期可能呈现凹陷状态。浅表性伤口如擦伤、轻微割伤等形成的凹坑较浅,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变平。部分人群因体质因素或伤口护理不当可能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但多数会在3-6个月内自然改善。
深度烧伤、严重感染或特殊部位如面部三角区的伤口愈合后,可能遗留较明显的凹陷性瘢痕。这类情况常伴随局部组织缺损、真皮层纤维化,自行恢复难度较大。糖尿病、营养不良患者因皮肤再生能力下降,凹坑持续时间可能延长。若观察到凹坑周围持续发红、疼痛或有脓性分泌物,需警惕继发感染或瘢痕增生。
恢复期应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或暴晒,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促进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