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骨折病人需要遵循复位、固定、康复的基本原则。复位可通过手法或手术实现,固定采用石膏、夹板或内固定器材,康复包括早期功能锻炼和物理治疗。及时就医、避免二次损伤、合理用药、心理支持和定期复查也是重要环节。
1、复位:复位是骨折治疗的首要步骤,分为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手法复位适用于简单骨折,通过医生手法将骨折端对合;手术复位适用于复杂骨折,需切开皮肤并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器材。复位后需通过X光确认对位情况,确保骨折端对齐。
2、固定:固定是骨折愈合的关键,常用方法包括石膏固定、夹板固定和内固定。石膏固定适用于四肢骨折,需根据骨折部位选择合适形状;夹板固定适用于临时固定或简单骨折;内固定适用于复杂骨折,需手术植入钢板、螺钉等器材。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确保骨折端稳定。
3、康复:康复是骨折治疗的最后阶段,包括早期功能锻炼和物理治疗。早期功能锻炼可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电疗等,可促进血液循环和骨折愈合。康复期间需避免剧烈运动,逐步恢复日常生活。
4、及时就医:骨折后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就医时需详细描述受伤经过,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就医后需遵医嘱进行治疗,定期复查,确保骨折愈合良好。
5、避免二次损伤:骨折后需避免二次损伤,防止骨折端移位或加重损伤。固定期间需注意保护患肢,避免碰撞或负重;康复期间需逐步恢复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心理支持也是重要环节,需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心态。
骨折病人的护理需注意饮食和运动。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等,促进骨折愈合;运动上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护理期间需定期复查,确保骨折愈合良好,逐步恢复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