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小儿肝硬化的治疗需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干预,常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手术治疗。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损后纤维组织增生的结果,可能由遗传代谢病、感染、胆汁淤积等引起。
1、药物治疗是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针对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可使用熊去氧胆酸促进胆汁排泄;自身免疫性肝炎则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进行免疫抑制。
2、营养支持对改善患儿预后至关重要。建议采用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的饮食,补充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对于食欲不振的患儿,可考虑肠内营养支持,如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3、手术治疗适用于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可降低门静脉压力;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硬化的根治性治疗手段,适用于肝功能严重衰竭的患儿。
4、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每3-6个月进行肝功能、凝血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评估病情进展。对于有食管静脉曲张的患儿,需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必要时行内镜下套扎术预防出血。
5、预防感染和并发症。肝硬化患儿免疫力低下,需注意预防呼吸道、消化道感染。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对于腹水患儿,需限制钠盐摄入,必要时使用利尿剂。
小儿肝硬化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儿科、肝病科、营养科等。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家长需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治疗方案,定期随访,同时注意患儿的心理疏导,帮助其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共同应对疾病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