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痛风过程中发痒并不代表病情好转,可能与尿酸结晶沉积、炎症反应或药物副作用有关。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和症状,控制尿酸水平,缓解不适。
1、尿酸结晶沉积是痛风发痒的常见原因。尿酸结晶在关节或周围组织沉积,可能刺激神经末梢,导致局部发痒。这种情况表明尿酸水平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需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如服用降尿酸药物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同时注意饮食控制,减少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的摄入。
2、炎症反应也可能引起发痒。痛风发作时,局部炎症可能导致皮肤血管扩张,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瘙痒感。此时需积极控制炎症,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双氯芬酸、塞来昔布或秋水仙碱,必要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缓解症状。
3、药物副作用是另一个可能的原因。部分降尿酸药物或止痛药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导致发痒。如出现药物相关瘙痒,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避免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某些抗生素等。
4、生活习惯调整对缓解痛风发痒有积极作用。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尿酸排泄,减少结晶沉积。适量运动如游泳、瑜伽、散步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减少关节压力。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摩擦刺激皮肤。
痛风过程中发痒并非好转信号,需结合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控制尿酸水平是关键,同时注意炎症管理和药物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监测尿酸水平,必要时就医咨询,避免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