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可通过调整饮水习惯、药物治疗、膀胱灌注、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腺性膀胱炎通常由尿路感染、膀胱结石、膀胱异物刺激、激素水平异常、免疫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水习惯每日保持1500-2000毫升饮水量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刺激性物质对膀胱黏膜的损伤。避免饮用咖啡、酒精及碳酸饮料,选择温水或淡蜂蜜水更有利于膀胱修复。建议分次少量饮水,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增加膀胱负担。
2、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配合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缓解膀胱刺激症状。对于激素异常者可能需要戊酸雌二醇片调节内分泌。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或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
3、膀胱灌注采用透明质酸钠溶液或肝素钠溶液进行膀胱灌注治疗,能促进黏膜修复并形成保护层。该治疗需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每周1-2次,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短暂尿频症状。灌注后需保持仰卧位30分钟以增强药效。
4、物理治疗超短波治疗通过高频电磁波改善膀胱局部血液循环,微波治疗可减轻黏膜水肿。每次治疗15-2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治疗时需排空膀胱,避免佩戴金属物品。物理治疗期间应配合盆底肌训练增强疗效。
5、手术治疗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术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大者,钬激光消融术适合局部增生明显病例。术后需留置导尿管3-5天,定期进行膀胱冲洗。手术治疗后仍需配合药物灌注防止复发,术后3个月内禁止骑自行车等压迫会阴部的运动。
腺性膀胱炎患者应穿着纯棉透气内裤,每日清洗会阴部但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量增加西蓝花、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建立定时排尿习惯,排尿后可用温水清洗外阴。半年内定期复查膀胱镜,观察黏膜修复情况。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应避免游泳等可能引起尿路感染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