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患霉菌性阴道炎通常不会直接影响胎儿发育,但可能增加早产或新生儿鹅口疮风险。主要关联因素包括阴道菌群失衡、激素水平变化、免疫力下降、血糖异常及卫生习惯不良。
1、菌群失衡:
妊娠期雌激素升高导致阴道糖原增加,利于念珠菌繁殖。这种情况无需特殊治疗,可通过每日更换棉质内裤、避免使用护垫等方式改善微环境。
2、激素波动:
孕酮水平上升会抑制免疫反应,促进真菌生长。建议选择pH4.0-4.5的弱酸性洗液清洁外阴,避免阴道冲洗破坏自我保护机制。
3、免疫抑制:
孕妇天然免疫功能降低可能加重感染。临床表现为豆渣样白带伴外阴灼痛,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克霉唑栓、制霉菌素片等孕期安全药物。
4、血糖异常:
妊娠糖尿病未控制时,阴道糖分含量增高易诱发感染。需监测空腹血糖,必要时进行饮食调整与胰岛素治疗,同时处理阴道炎症状。
5、卫生因素:
如厕后擦拭方向错误、泳池或浴缸使用不当等可能引入病原体。需纠正从前向后清洁习惯,避免盆浴,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
孕期维持外阴干燥透气,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适量摄入无糖酸奶补充益生菌。选择宽松纯棉衣物,避免久坐超过2小时。出现外阴红肿、排尿疼痛或规律宫缩时需立即就医,分娩前需彻底治疗以防新生儿经产道感染。定期产检时建议进行白带常规复查,治疗期间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