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的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个体化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三类。轻度患者可通过硝酸甘油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控制症状;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药物治疗是心肌缺血的基础干预手段,适用于早期或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片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供血,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可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硬化,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能降低心肌耗氧量。这些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缓解胸痛症状,但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肌酸激酶水平。介入治疗主要针对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通过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植入药物涂层支架,术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预防血栓。外科手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建立新的血运通道,但需开胸且恢复期较长。
心肌缺血患者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000毫克以内,避免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建议选择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锻炼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注意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应急。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诱发心绞痛,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减少心肌耗氧。若出现持续胸痛超过15分钟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应立即就医排查急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