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能会导致脚肿,通常与血糖控制不佳引发的并发症有关。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和神经功能,导致下肢血液循环障碍。当微血管病变影响静脉回流时,组织间隙液体积聚可能引发凹陷性水肿,常见于足踝部位。同时糖尿病肾病发展到中后期可能出现蛋白尿,血浆白蛋白降低会进一步加重水肿。这类水肿往往呈对称性发展,晨轻暮重,可能伴随皮肤温度降低、色素沉着等表现。
少数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力衰竭、肝硬化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也可能出现脚肿症状。这类水肿通常有原发病的典型特征,如心源性水肿多从下肢开始向上蔓延,肝源性水肿多伴有腹水,甲状腺功能减退则表现为黏液性水肿。某些降糖药物如噻唑烷二酮类也可能引起水钠潴留导致水肿,但停药后多可缓解。
糖尿病患者出现脚肿应及时监测血糖和肾功能,建议就医排查糖尿病肾病、周围血管病变等并发症。日常需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久坐久站,睡眠时适当抬高下肢。控制食盐摄入量,定期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严格遵医嘱调整降糖方案,不可自行使用利尿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