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球的刺扎进肉里可通过清洁消毒、工具拔除、药物止痛、观察感染、就医处理等方式解决。通常由植物倒刺结构、皮肤穿透伤、异物残留反应、继发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清洁消毒:
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配合肥皂水轻柔清洁表面。生理盐水或稀释碘伏可进一步消毒,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清洁时注意检查是否有断裂的刺残留,伤口周围可能出现轻微红肿属正常反应。
2、工具拔除:
肉眼可见的刺可用镊子垂直拔出,细小毛刺可用胶带反复粘贴粘除。较深刺伤需用消毒针头轻挑表皮后取出,操作前后需对工具进行沸煮或酒精浸泡消毒。切忌挤压伤口导致刺体断裂。
3、药物止痛:
局部涂抹利多卡因凝胶可缓解疼痛,口服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能减轻炎症反应。过敏体质者可服用氯雷他定预防过敏,皮肤出现风团样皮疹需警惕仙人掌碱过敏反应。
4、观察感染:
24小时内出现伤口跳痛、脓性分泌物需考虑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伴随发热或淋巴管红线提示感染扩散,此时需采集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指导用药。
5、就医处理:
面部等特殊部位受伤、刺入深度超过5毫米、伴随大量出血或视力模糊等情况需急诊处理。糖尿病患者、免疫缺陷患者即使轻微刺伤也建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避免坏死性筋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受伤后48小时内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游泳或泡澡等长时间浸水活动。日常可增加维生素C摄入促进伤口愈合,柑橘类水果和猕猴桃都是良好来源。恢复期出现瘙痒切忌抓挠,冷敷可缓解不适感。运动时建议穿戴棉质手套保护患处,定期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发现异常渗液或持续疼痛应及时复查。过敏体质者今后接触仙人掌科植物需穿戴防护装备,家庭种植建议选择无刺品种替代。
眼球异物可通过冲洗、棉签蘸取、就医处理等方式取出,常见原因包括风沙入眼、睫毛倒生或金属碎屑飞溅。
1、生理盐水冲洗:
立即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清洁凉开水冲洗眼球表面,水流方向应从内眼角向外侧冲洗,避免将异物推向角膜深处。冲洗时用手指轻轻拉开上下眼睑,持续冲洗30秒以上。此方法适用于粉尘、沙粒等松散异物。
2、湿润棉签轻蘸:
若异物附着在结膜或眼睑内侧,可用消毒棉签蘸取适量人工泪液,轻轻接触异物边缘将其蘸出。操作前需洗净双手,动作需平行于眼球表面,禁止垂直戳刺。此方法适用于眼睑边缘的睫毛或小纤维。
3、避免揉眼:
揉眼会导致异物划伤角膜,加重角膜上皮损伤。应闭眼让泪液自然分泌冲刷异物,或频繁眨眼刺激泪液分泌。伴随明显异物感时可使用聚乙烯醇滴眼液润滑眼球。
4、金属异物处理:
金属碎屑等尖锐异物可能嵌入角膜,表现为持续性刺痛、畏光流泪。此时需立即用干净纱布遮盖患眼,防止眼球转动造成二次损伤,尽快前往眼科急诊处理。
5、睫毛倒生处理:
倒睫反复刺激眼球可能引发角膜炎,表现为眼红、分泌物增多。需在裂隙灯下拔除异常睫毛,严重者需行电解毛囊术。可临时使用抗生素眼膏预防感染。
异物取出后需连续3天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避免游泳或化眼妆。若出现视物模糊、眼睑痉挛或脓性分泌物,提示可能继发角膜溃疡或结膜炎,需眼科进一步检查。日常建议佩戴护目镜进行木工、打磨等作业,风沙天气外出可佩戴防风眼镜。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维持角膜上皮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