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可引起狂犬病的嗜神经性病毒,主要通过患病动物咬伤传播,感染后主要攻击中枢神经系统。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具有高度致死性。
1、病毒特性:狂犬病病毒呈子弹状,核心为单股RNA,外层包膜含糖蛋白突起,可识别并侵入神经细胞。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患病动物咬伤传播,少数通过黏膜接触感染组织或唾液传播,不能通过完整皮肤感染。
3、致病机制:病毒沿周围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移行,在神经细胞内复制并引起脑脊髓炎,导致特征性症状。
4、疾病特征:潜伏期通常1-3个月,临床表现为恐水、恐风、咽肌痉挛等,发病后几乎100%致死。
预防狂犬病最有效方法是暴露前接种疫苗,被可疑动物咬伤后应立即彻底清洗伤口并就医进行暴露后预防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