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心脏功能受损主要与长期高血糖损伤血管内皮、脂代谢紊乱加速动脉硬化、自主神经病变影响心率调节、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
1. 血管内皮损伤持续高血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使血管舒张能力下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活动后气促等症状,需严格控制血糖并使用阿托伐他汀、贝那普利、二甲双胍等药物。
2. 脂代谢紊乱糖尿病常合并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典型表现为劳力性心绞痛,治疗需调节血脂,可选用非诺贝特、依折麦布、阿利西尤单抗等药物。
3. 自主神经病变高血糖损害心脏自主神经,导致静息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等异常。患者易出现心悸、头晕,建议定期监测心率变异性,可使用甲钴胺、硫辛酸、普罗帕酮等药物。
4. 心肌能量障碍糖尿病心肌细胞对脂肪酸利用异常,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临床表现为活动耐力降低,治疗需改善心肌代谢,常用曲美他嗪、辅酶Q10、胰岛素等药物。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保持低糖低脂饮食,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严格遵医嘱用药控制血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