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狂犬疫苗后仍需保持警惕。狂犬疫苗的有效性受疫苗质量、接种时效、暴露程度、个体免疫状态及伤口处理方式等因素影响。
1、疫苗质量:
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免疫原性存在差异,需确保接种正规机构提供的合格疫苗。疫苗需严格在2-8℃冷链保存,运输或存储不当可能导致效价降低。
2、接种时效:
暴露后处置具有极强时效性,首针应在咬伤后24小时内接种。延迟接种可能导致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扩散,即使完成全程接种仍可能发病。
3、暴露程度:
三级暴露穿透伤或黏膜暴露需同时注射免疫球蛋白。单纯疫苗接种无法中和已进入神经末梢的病毒,需球蛋白提供即时被动免疫。
4、免疫状态:
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抗体应答不足。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等特殊人群需监测中和抗体水平,必要时加强接种。
5、伤口处理:
疫苗接种不能替代伤口处置。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再用碘伏消毒,深部伤口需扩创处理。
完成全程接种后建议检测中和抗体,日常仍需避免再次暴露。被咬伤后即使已接种疫苗,10日内需观察伤人动物健康状况。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及酒精摄入,接种期间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瘦肉、鸡蛋等食物有助于抗体生成。若出现接种部位红肿发热或头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