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一般能喝奶粉,但需注意避免过烫或过凉。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奶粉作为营养补充来源,可帮助患儿维持能量摄入,但需结合病情调整喂养方式。
手足口病急性期患儿口腔疱疹可能导致疼痛拒食,此时可将奶粉冲调至常温或略低于体温,避免刺激溃疡面。选择低敏配方奶粉有助于减少胃肠负担,同时可搭配米汤等流质食物。若患儿出现腹泻症状,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并少量多次喂养。
少数合并严重口腔溃疡的患儿可能出现吞咽困难,需将奶粉稀释至适宜浓度,必要时使用滴管或小勺缓慢喂食。对于伴有反复呕吐或持续高热的患儿,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液治疗,奶粉喂养需暂缓。病毒性脑炎等重症病例需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营养支持。
患病期间应保持奶具每日煮沸消毒,冲泡奶粉前彻底清洁双手。恢复期可逐渐增加奶粉浓度,配合新鲜果蔬泥补充维生素。若患儿出现皮疹渗液、持续嗜睡或肢体抖动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日常需注意与其他儿童隔离,患儿粪便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