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时鼻子出血可能由鼻腔黏膜干燥、频繁擤鼻涕、鼻腔炎症、血管脆弱、凝血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1、鼻腔黏膜干燥:
感冒时鼻黏膜因炎症充血肿胀,加上冬季干燥空气或空调环境,黏膜表面水分蒸发加快,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可使用生理盐水喷雾保持湿润,避免用力揉搓鼻部。
2、频繁擤鼻涕:
感冒患者反复用力擤鼻涕时,机械摩擦会损伤鼻中隔前下部的利特尔区黏膜。建议擤鼻时单侧交替进行,动作轻柔,必要时用湿巾清洁代替。
3、鼻腔炎症:
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鼻炎会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炎症介质使血管通透性增高。伴随打喷嚏、鼻塞症状时,可遵医嘱使用减充血剂或抗组胺药物控制症状。
4、血管脆弱:
部分人群鼻中隔偏曲或毛细血管壁先天性薄弱,感冒时咳嗽、打喷嚏等动作会使血管内压骤增。这种情况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出血多位于鼻腔前段。
5、凝血功能异常:
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或存在血液疾病时,感冒发热可能加重凝血障碍。若出血量大或持续15分钟不止,需警惕血小板减少症等病理性因素。
感冒期间应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K。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擤鼻后可用凡士林涂抹鼻腔前庭。若单侧反复出血或伴有头痛、视力变化,需排除鼻腔肿瘤等器质性疾病,及时耳鼻喉科就诊进行前鼻镜或血常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