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皮肤瘙痒可通过冷敷处理、涂抹药膏、避免抓挠、调整艾灸时间等方式缓解。瘙痒通常由局部刺激、过敏反应、温度过高、皮肤敏感等原因引起。
1、冷敷处理使用干净毛巾包裹冰块冷敷瘙痒部位,每次5-10分钟,有助于收缩毛细血管,减轻灼热感和瘙痒。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
2、涂抹药膏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药物。瘙痒伴红肿时提示可能存在接触性皮炎。
3、避免抓挠抓挠会导致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可佩戴棉质手套。瘙痒剧烈时可轻轻拍打周围皮肤缓解。
4、调整艾灸时间缩短单次艾灸时长至15分钟以内,增大艾条与皮肤距离至3-5厘米。敏感体质者建议选择隔姜灸等间接灸法。
艾灸后24小时内避免沐浴,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反复出现严重瘙痒或伴有水疱时应暂停艾灸并就诊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