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肛周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的慢性感染性管道,常见症状包括肛门周围反复流脓、疼痛、瘙痒等,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保守治疗、挂线疗法、瘘管切开术、肛瘘切除术等。
1. 病因:肛瘘多由肛腺感染引起,可能与肛周脓肿未彻底治愈、克罗恩病、结核感染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肛周硬结、脓性分泌物渗出。
2. 诊断:通过肛门指诊、肛周超声或MRI可明确瘘管走向,需与肛周湿疹、藏毛窦等疾病鉴别。
3. 药物治疗:急性期可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控制感染,但药物无法根治瘘管。
4. 手术治疗:根据瘘管类型选择挂线疗法或切除术,复杂性肛瘘可能需分次手术,术后需保持创面清洁。
日常应保持肛门清洁干燥,避免久坐久站,饮食宜清淡富含膳食纤维,术后定期复查至瘘管完全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