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继发性高血压由特定疾病引起。
1、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年龄增长、长期精神紧张、高盐饮食、肥胖等因素有关。这类高血压通常起病隐匿,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头痛、眩晕、耳鸣等症状。治疗上以生活方式干预和降压药物为主,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
2、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是由某些明确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常见病因包括肾实质性疾病、肾血管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等。这类高血压往往起病较急,血压升高明显,可能伴随原发病的特有症状。治疗关键在于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肾动脉狭窄可通过血管成形术改善,肾上腺肿瘤需手术切除。
3、诊断鉴别:
原发性高血压需通过排除继发性因素后确诊,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时安排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年轻患者、血压突然升高、降压效果不佳等情况需警惕继发性高血压可能。对于疑似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肾动脉造影、肾上腺CT等特殊检查。
4、治疗差异:
原发性高血压以长期药物控制为主,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方案。继发性高血压则需针对病因治疗,部分患者在去除病因后血压可恢复正常。两种高血压都需要配合生活方式调整,包括低盐饮食、控制体重、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
5、预后管理: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需终身管理血压,定期监测并调整治疗方案。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病因去除后仍需密切随访,部分患者可能遗留持续性高血压。无论哪种类型,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都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需重视血压监测和并发症筛查。
高血压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上推荐低盐、低脂、高纤维的膳食模式,适当增加富含钾、镁、钙的食物摄入,如香蕉、深绿色蔬菜、低脂乳制品等。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血压控制。同时要戒烟限酒,避免饮用浓茶和咖啡。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若出现剧烈头痛、视力模糊、胸痛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