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严重时可能引发肾盂肾炎、败血症或肾功能损伤。尿路感染未及时控制可能通过细菌上行感染、尿路梗阻加重、免疫防御机制破坏、全身炎症反应、抗生素耐药性产生等途径导致病情恶化。
1、细菌上行感染病原体从膀胱经输尿管逆行至肾脏,可能诱发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会出现寒战高热、腰部叩击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此时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同时进行尿培养明确致病菌。
2、尿路梗阻加重合并泌尿系结石或前列腺增生时,感染可能导致完全性尿路梗阻。典型表现为无尿、肾区绞痛及血肌酐升高,需紧急解除梗阻并留置双J管。长期梗阻会造成肾积水,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肾实质萎缩。
3、免疫防御机制破坏糖尿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尿路感染易进展为气肿性肾盂肾炎等特殊类型感染。这类患者尿液中可能出现气泡,CT显示肾实质内气体影,需联合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控制感染。
4、全身炎症反应革兰阴性菌释放内毒素可能诱发感染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意识模糊及多器官功能障碍。需在ICU进行液体复苏,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同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方案。
5、抗生素耐药性产生不规范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如产ESBL大肠埃希菌。这类感染需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等特殊抗生素,治疗周期需延长至14天以上,必要时需进行泌尿系造影排除解剖异常。
预防尿路感染恶化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避免憋尿及会阴部清洁不当。出现发热或腰痛症状时应立即就医,绝经后女性可考虑局部使用雌激素乳膏改善尿道黏膜防御功能。反复感染者建议完善泌尿系超声和膀胱镜检查,排除潜在的结构异常或肿瘤性病变。治疗期间应禁止饮酒,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并按时完成抗生素全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