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牙洞是否到达牙髓可通过观察疼痛性质、牙齿变色、探诊反应等方式初步评估。牙髓暴露通常伴随自发性剧痛、冷热刺激敏感、叩诊不适等症状,需结合口腔检查和影像学确诊。
牙齿出现剧烈自发性疼痛是牙髓受累的典型表现。这种疼痛常在夜间加重,可能放射至同侧头部或耳部,普通止痛药难以缓解。冷热刺激会诱发尖锐刺痛且持续较长时间,提示牙髓可能处于炎症状态。牙齿颜色可能从正常白色变为灰暗或黄色,与牙髓坏死后的内部出血分解有关。使用牙科探针检查龋洞时,若探及洞底有明显敏感点或出血,往往表明龋坏已接近或穿透牙髓腔。叩诊检查出现明显不适感,说明炎症可能已扩散至根尖周组织。
牙髓电活力测试能客观反映牙髓状态,测试无反应提示牙髓坏死,但需注意假阴性可能。X线片可显示龋坏与髓腔的距离,但无法直接判断牙髓活性。CBCT检查能三维评估牙体破坏程度,对复杂病例更具诊断价值。牙龈出现瘘管或肿胀时,通常表明牙髓坏死继发根尖周炎。牙髓暴露后可能观察到粉红色牙髓组织裸露,此时任何刺激都会引发剧烈疼痛。
建议出现上述症状时及时就诊口腔科,避免用患牙咀嚼硬物或进食过冷过热食物。日常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配合牙线清洁邻面,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龋齿。牙髓炎确诊后需进行根管治疗保存患牙,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根尖囊肿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