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脱性骨折后肿胀不消退可能与炎症反应持续、固定不当、过早活动、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等因素有关。
1. 炎症反应骨折后局部组织损伤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液体渗出。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地奥司明片等药物控制炎症。
2. 固定不当石膏或支具固定不牢固会导致骨折端微动,刺激软组织产生持续性水肿。需及时复查调整外固定装置,必要时更换为高分子夹板或功能支具。
3. 过早活动患肢未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时过早负重,可能造成韧带重复牵拉伤。建议严格遵循4-6周制动期,康复训练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开展。
4. 循环障碍长期制动可能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表现为远端肢体凹陷性水肿。可配合低频脉冲磁疗、空气波压力治疗等物理疗法改善微循环。
恢复期间建议保持患肢抬高,每日进行足泵运动,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肿胀持续超过两周需复查排除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