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骨头痛可能由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纤维肌痛综合征、维生素D缺乏或风湿性多肌痛等原因引起。
1、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导致的疾病,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骨骼疼痛多发生在腰背部,可能伴随身高变矮和驼背。治疗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严重时需使用抗骨吸收药物。
2、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引发的慢性炎症,常见于负重关节。疼痛特点为活动后加重,休息缓解,可能伴有关节僵硬和肿胀。治疗包括减轻体重、物理治疗和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3、纤维肌痛综合征:以广泛性肌肉骨骼疼痛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常伴有疲劳和睡眠障碍。疼痛呈对称分布,按压特定部位会加重。治疗采用认知行为疗法、适度运动和抗抑郁药物。
4、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不足影响钙磷代谢,导致骨软化。表现为全身骨骼疼痛,肌肉无力,容易骨折。治疗需补充维生素D制剂,增加日照时间,改善饮食结构。
5、风湿性多肌痛: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表现为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疼痛和晨僵。可能伴随低热和体重下降。治疗主要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症状多在用药后迅速缓解。
日常应注意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维持骨密度。饮食需保证充足钙质摄入,多食用乳制品、豆制品和小鱼虾。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这些习惯会加速骨质流失。冬季适当增加日照时间,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疼痛明显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规范治疗,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