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菌感染性败血症通常由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消化链球菌、破伤风梭菌等厌氧菌引起,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需紧急医疗干预。
1、脆弱拟杆菌:脆弱拟杆菌是肠道正常菌群,当胃肠穿孔或腹部手术后可能入侵血液,导致败血症。患者可出现黄疸、肝脓肿,需静脉滴注甲硝唑、克林霉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2、产气荚膜梭菌:该菌常见于创伤感染,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组织坏死。特征性表现为皮下捻发音、溶血性贫血,治疗需手术清创联合青霉素、头孢曲松、多西环素。
3、消化链球菌:口腔及生殖道常驻菌群,在拔牙或盆腔感染后可能入血。伴随症状包括脓毒性血栓、迁徙性脓肿,推荐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莫西沙星、替硝唑。
4、破伤风梭菌:通过伤口感染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虽不直接引起败血症但常合并需氧菌混合感染。典型表现为角弓反张、牙关紧闭,需立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联合万古霉素、美罗培南。
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感染控制后需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所有抗菌药物使用均需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在重症监护室进行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