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动脉炎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合颞动脉活检结果综合判断。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需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1、临床症状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患者常表现为头痛、颞动脉压痛、视力障碍、下颌运动障碍等。头痛多位于颞部,可能伴有头皮触痛。视力障碍包括一过性黑矇或永久性视力丧失,需及时就医。
2、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辅助诊断。血沉和C反应蛋白通常显著升高,提示炎症活动。贫血、血小板增多也可能出现。这些指标虽非特异性,但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3、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颞动脉超声可显示血管壁增厚和低回声晕征,提示血管炎症。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也可用于评估大血管受累情况,帮助定位病变范围。
4、颞动脉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活检显示血管壁内层和中层出现单核细胞浸润,伴有巨细胞形成。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诊断,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活检应在开始治疗前进行,以免影响结果。
5、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初始剂量通常为泼尼松40-60mg/天,持续1个月后逐渐减量。对于严重病例,可使用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
6、免疫抑制剂可用于激素依赖或难治性病例。甲氨蝶呤、托珠单抗等药物可减少激素用量,降低复发风险。使用这些药物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预防不良反应。
7、患者教育和长期随访至关重要。应告知患者疾病的慢性特征和治疗的重要性,强调按时服药和定期复查。随访内容包括症状评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及药物副作用监测。
巨细胞动脉炎的诊断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手段,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必要时联合免疫抑制剂。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有效预防视力丧失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应坚持长期治疗和定期随访,以控制病情和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