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可能引起眼底病变,但概率较低。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结膜炎,主要累及眼睑结膜和角膜,严重时可能继发角膜血管翳或睑内翻倒睫,但直接导致眼底病变的情况较为罕见。
沙眼衣原体感染通常局限于眼表组织,典型表现为结膜滤泡增生、角膜血管翳形成。当病情进展至晚期,可能因睑内翻倒睫机械性摩擦角膜,导致角膜混浊甚至溃疡,此时可能间接影响前房和虹膜,但视网膜、脉络膜等眼底结构通常不受累。多数沙眼患者通过早期规范治疗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眼底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极少数情况下,沙眼可能通过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或继发细菌感染,引发葡萄膜炎等深层眼内炎症,进而累及视网膜或视神经。这类病例多合并全身免疫功能异常或治疗延误,可能表现为视网膜血管炎、黄斑水肿等眼底改变。长期角膜混浊导致的视觉剥夺性弱视,可能被误认为眼底病变,需通过专业眼科检查鉴别。
沙眼患者应定期进行裂隙灯检查和视力监测,出现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等异常时需完善眼底检查。日常需注意眼部清洁,避免揉眼,遵医嘱使用四环素眼膏或阿奇霉素片剂进行规范治疗。儿童患者家长应特别注意隔离消毒,防止家庭内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