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免疫力低下、密切接触患者、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及环境因素。肺结核可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结核分枝杆菌会进入空气中并被他人吸入。
1、免疫力低下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或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时,机体抵抗力下降,结核分枝杆菌易乘虚而入。这类人群需保证充足睡眠,均衡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调节药物。
2、密切接触患者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共处密闭空间,或直接接触其痰液等分泌物,可能造成病原体传播。建议保持室内通风,接触患者时佩戴口罩,患者痰液应消毒处理。高危人群可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
3、营养不良长期缺乏优质蛋白、维生素A和锌等营养素会削弱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日常应多摄入牛奶、鸡蛋、瘦肉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以及胡萝卜、动物肝脏等维生素A来源,必要时补充复合维生素制剂。
4、慢性疾病糖尿病、矽肺等慢性病会改变肺部微环境,增加结核杆菌定植概率。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肺泡巨噬细胞功能受损,需定期进行胸部X线检查。矽肺患者应加强职业防护,避免粉尘暴露加重肺损伤。
5、环境因素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的潮湿环境利于结核杆菌存活。改善居住条件,保持每天开窗通风,阳光直射可杀灭空气中部分病原体。在结核病高发地区,可对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重症结核。
肺结核预防需综合施策,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盗汗等症状应及时就诊。确诊患者应严格完成6-8个月规范抗结核治疗,避免耐药性产生。家庭成员需分餐饮食,患者衣物寝具定期煮沸消毒,居家环境用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普通人群通过均衡饮食和接种疫苗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