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肝外胆管结石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胆管炎、胰腺炎甚至肝功能损害,需通过药物、手术或内镜治疗进行干预。肝外胆管结石是由于胆汁成分异常或胆道系统功能障碍,导致结石在胆管内形成,长期不处理会引发严重并发症。
1、胆管炎:结石阻塞胆管,胆汁无法正常排出,细菌滋生引发感染,表现为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甲硝唑,严重时需进行胆管引流或手术取石。
2、胰腺炎:结石阻塞胆管与胰管共同开口,胰液回流引发胰腺炎症,表现为剧烈腹痛、恶心、呕吐。治疗需禁食、补液,使用止痛药如布洛芬,必要时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
3、肝功能损害:长期胆汁淤积导致肝细胞受损,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治疗需保肝药物如水飞蓟素、甘草酸二铵,严重时需考虑肝移植。
预防肝外胆管结石的关键在于健康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摄入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苹果。定期体检,尤其是肝胆B超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结石。若出现右上腹疼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虽常见,但通过科学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