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血凝块通常会在1-3天内逐渐脱落,具体时间与个人凝血功能、创口大小及护理情况有关。
拔牙后形成的血凝块是保护创面的重要屏障,多数情况下会在24-48小时内稳定附着于牙槽窝表面。术后第一天血凝块质地较软,可能因轻微触碰或漱口导致部分脱落,但深层血凝块仍会保留。第二天开始血凝块逐渐纤维化,与周围组织结合更紧密,此时脱落概率降低。若创面较小且未发生感染,血凝块通常在第三天完成机化过程,表面部分可能自然脱落,但深层组织已开始修复。
若拔牙创面较大或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血凝块脱落时间可能延长至3-5天。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或吸烟人群,血凝块稳定性较差,脱落风险增加。术后剧烈漱口、用吸管饮水或舔舐伤口等行为可能导致血凝块提前脱落,引发继发出血或干槽症。观察血凝块状态时,应避免频繁用舌头探查或强行抠除。
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48小时后可轻柔清洁非创面区域。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或过硬食物。若出现剧烈疼痛、腐败异味或持续出血超过12小时,需及时复诊。术后3-7天是组织修复关键期,建议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或高空作业等可能增加颅内压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