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母细胞瘤可通过激光光凝治疗、冷冻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眼球摘除手术等方式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通常由RB1基因突变、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先天性白内障等原因引起。
1、激光光凝治疗激光光凝治疗适用于早期局限性视网膜母细胞瘤,通过激光直接破坏肿瘤组织。该治疗方式创伤小且恢复快,但需多次重复进行。治疗过程中可能伴随短暂视力模糊或光敏感,术后需定期复查眼底。
2、冷冻治疗冷冻治疗通过液氮冷冻肿瘤细胞使其坏死,适用于周边部小肿瘤。治疗可能导致结膜充血或轻度眼睑水肿,通常1-2周内自行缓解。该疗法对视力影响较小,但需配合其他治疗方式控制潜在转移。
3、化学治疗化学治疗常用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卡铂等药物组合方案,可缩小肿瘤体积或预防转移。治疗可能引起骨髓抑制或胃肠道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配合血常规监测。对于双眼发病或转移高风险患儿,通常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4、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采用外照射或巩膜敷贴放疗,适用于不宜手术的较大肿瘤。可能引发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或眼眶发育异常,儿童患者需严格控制剂量。现代质子放疗可精准定位肿瘤,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5、眼球摘除手术眼球摘除手术适用于肿瘤充满眼内或视神经受侵的情况,需同时植入义眼台。术后需病理检查确认切缘是否干净,若发现视神经浸润需追加放疗。该方案可彻底清除病灶但造成永久视力丧失,通常作为终末选择。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治疗后需每3个月复查眼底及头颅影像,监测对侧眼和转移灶。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眼部外伤,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A和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视力变化,若出现白瞳症或斜视应立即就诊。建议遗传咨询评估家族成员发病风险,孕期可通过羊水穿刺进行基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