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梅毒在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中较为常见,通常出现在感染后6周至6个月,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1、流行病学我国梅毒报告病例中二期梅毒占比约20%-30%,在未接受规范治疗的一期梅毒患者中进展为二期的概率较高。
2、临床表现典型表现为玫瑰疹、扁平湿疣等皮损,可能伴随低热、头痛等全身症状,皮损中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
3、诊断方法通过血清学检测(TPPA、RPR)结合临床表现可确诊,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皮损渗出液可发现梅毒螺旋体。
4、治疗方案首选青霉素类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多西环素或头孢曲松,治疗后需定期进行血清学随访。
梅毒患者应避免性生活直至治愈,性伴侣需同时接受检测和治疗,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