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全身症状、淋巴结肿大及器官受累,通常在感染后6-8周出现,具有传染性强、症状多样化的特点。
1、皮肤黏膜损害玫瑰疹样或铜红色斑丘疹最常见,可遍布躯干四肢,掌跖部特征性脱屑性红斑具有诊断意义。黏膜可见灰白色扁平湿疣,好发于肛周、外生殖器等潮湿部位。
2、全身症状约半数患者出现低热、头痛、咽痛等流感样症状,伴随全身乏力、关节酸痛。部分患者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消耗性表现。
3、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无痛性肿大,以颈部、腋窝、腹股沟多见,淋巴结质地较硬、活动度好,穿刺液暗视野检查可发现梅毒螺旋体。
4、器官受累可能出现肝炎样肝酶升高、肾病综合征样蛋白尿,偶见虹膜睫状体炎、骨膜炎等。神经系统受累时可出现脑膜炎症状,但脑脊液异常多无临床表现。
确诊需依靠血清学检测,苄星青霉素是首选治疗药物,治疗期间应避免性接触并定期复查血清滴度。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加强营养支持有助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