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起搏器术后护理需重点关注伤口管理、体位调整、设备监测、药物管理和活动限制。主要有伤口清洁消毒、保持平卧位或半卧位、心电监护仪观察、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避免剧烈运动等措施。
1、伤口清洁消毒术后24小时内需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每日用碘伏消毒伤口周围皮肤。观察有无渗血、红肿或异常分泌物,出现发热或局部疼痛加剧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洗澡时使用防水敷料保护,避免伤口接触水。
2、保持平卧位或半卧位术后6-8小时内需绝对平卧,防止电极脱位。床头可抬高不超过30度,避免突然翻身或坐起。长期卧床者需每2小时协助轴向翻身,骶尾部垫软枕预防压疮,同时进行下肢被动活动预防静脉血栓。
3、心电监护仪观察持续监测心率、心律及起搏信号,记录异常心电波形。注意观察起搏阈值变化,当出现感知不良、输出阻滞等报警时立即通知每日检查电极导线固定情况,防止牵拉导致移位或断裂。
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规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等二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改用克林霉素。静脉给药期间观察有无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合并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延长用药周期至72小时以上。
5、避免剧烈运动术后1周内限制上肢大幅度活动,禁止提重物超过3公斤。起搏器植入侧肢体避免突然外展或上举动作。逐步恢复日常活动时如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卧床休息。
术后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如鱼肉、蒸蛋、西蓝花等,每日保证1500-2000毫升饮水量。可进行床边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2周后复查胸片确认电极位置。注意观察夜间睡眠质量,出现胸闷或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保持环境温度20-24摄氏度,避免强电磁场干扰起搏器工作。家属应学会识别心率异常等紧急情况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