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再通治疗存在一定风险,主要包括血管损伤、血栓形成、出血、造影剂过敏和血管痉挛等并发症。
1、血管损伤:
导管操作可能导致血管内膜撕裂或穿孔,尤其对于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风险更高。术中需实时影像监测,一旦发生需立即采用球囊压迫或支架植入处理。
2、血栓形成:
器械接触血管壁可能激活凝血系统,形成新鲜血栓。术前需评估凝血功能,术中规范使用肝素抗凝。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远端栓塞,需备有取栓装置。
3、出血风险:
穿刺部位可能出现血肿或假性动脉瘤,抗凝药物会增加出血概率。术后需加压包扎并监测血红蛋白,严重出血需外科干预或输血治疗。
4、造影剂反应:
含碘造影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肾损伤。术前需询问过敏史并评估肾功能,高危患者可选用等渗造影剂或二氧化碳造影。
5、血管痉挛:
导管刺激可能引发血管痉挛导致血流中断。术中可经导管给予硝酸甘油或维拉帕米解痉,严重痉挛需暂停操作等待缓解。
术后需卧床制动穿刺肢体12-24小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穿刺点情况。建议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定期复查血管超声评估通畅情况。出现肢体疼痛、苍白或感觉异常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