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的病原体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少数情况下可由病毒引起。
1、细菌感染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通过皮肤伤口或呼吸道入侵;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多源于泌尿系统或腹腔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等抗生素。
2、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等机会性真菌感染常见于免疫抑制患者,可能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有关,表现为持续高热,需使用氟康唑或两性霉素B治疗。
3、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肠道病毒等引起的败血症较少见,多见于新生儿或艾滋病患者,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加强免疫支持。
4、混合感染约两成病例存在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常见于腹腔脓肿或导管相关感染,需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并彻底清除感染灶。
预防败血症需及时处理感染病灶,避免滥用抗生素,高危人群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等预防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