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多见于中老年人群,20岁发病较为罕见,可能由遗传因素、慢性胰腺炎、基因突变、环境暴露等因素引起,需通过病理活检确诊并接受多学科综合治疗。
1、遗传因素:家族性胰腺癌综合征或BRCA2等基因突变可能增加青年发病风险。建议有家族史者进行基因检测,治疗需结合手术切除和靶向药物如厄洛替尼、奥拉帕利等。
2、慢性胰腺炎:青少年期反复胰腺炎症可能导致组织恶变。典型症状包括持续性上腹痛和脂肪泻,可通过胰酶替代剂和止痛药物缓解症状。
3、基因突变:KRAS或CDKN2A等驱动基因异常可能诱发早发型癌变。表现为快速消瘦和黄疸,需采用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等化疗方案。
4、环境暴露:长期接触化学毒物或辐射可能损伤胰腺细胞。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确诊后需评估手术可行性,必要时行Whipple术。
青年患者应保持高蛋白饮食,避免酒精刺激,治疗期间需配合营养支持并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