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糜烂通常根据病变深度和范围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具体分级标准与内镜下表现、黏膜损伤程度等因素相关。
1、轻度胃糜烂病变仅累及黏膜表层,内镜下可见点状或小片状充血糜烂灶,多由饮食刺激、药物因素等非病理性原因引起,可通过抑酸剂如奥美拉唑、铝碳酸镁等药物缓解。
2、中度胃糜烂黏膜损伤达黏膜肌层,糜烂灶融合成片状或线状,常伴随幽门螺杆菌感染或慢性胃炎,需联合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胃黏膜保护剂治疗。
3、重度胃糜烂病变穿透黏膜肌层深达黏膜下层,易合并出血或溃疡形成,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长期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有关,需静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泮托拉唑并内镜下止血。
胃糜烂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变进展,重度患者需警惕消化道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