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肌炎通过规范治疗通常可以控制症状并改善预后。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合并其他心脏异常、治疗时机、药物敏感性以及长期随访管理等因素。
先天性心肌炎的治疗核心在于早期识别和综合干预。轻度病例通过限制体力活动、保证充足休息可逐渐恢复,部分患儿需短期使用辅酶Q10等心肌营养药物。中重度患者往往需要联合用药,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反应,辅以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严重心律失常时可能使用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合并心力衰竭者需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改善心功能。对于存在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的患者,可能需要在控制炎症后实施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等外科干预。
极少数进展为终末期心肌病的病例预后较差,可能需要考虑心脏移植。这类患者通常存在基因突变导致的进行性心肌纤维化,对常规治疗反应不佳。部分患儿会遗留持续性心律失常或心功能轻度减低,需终身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和动态心电图。新生儿期发病者死亡率相对较高,多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有关。
先天性心肌炎患儿应建立长期随访计划,定期评估心功能状态。日常生活中需避免剧烈运动,预防呼吸道感染,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活动耐量变化,出现呼吸急促或面色发青时及时就医。疫苗接种应避开疾病急性期,康复后可按计划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