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掌骨基部骨折通常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骨质疏松、运动损伤和职业因素引起。
1、直接暴力:
手掌受到直接撞击或挤压是常见原因,如重物砸伤、拳击硬物或交通事故中手部被碾压。这类外力作用会导致掌骨基部瞬间承受超过骨组织强度的压力,形成横断或粉碎性骨折,常伴有局部软组织挫伤。
2、间接暴力:
跌倒时手掌撑地产生的传导暴力是典型诱因。当人体前扑时,腕关节过伸位触地,冲击力经拇指纵轴向近端传导,容易造成第一掌骨基部撕脱骨折或Bennett骨折关节内骨折,多见于滑雪、轮滑等运动场景。
3、骨质疏松:
中老年人群因骨密度降低,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加速骨量流失,掌骨皮质变薄,甚至日常提拉重物、扭毛巾等动作都可能诱发病理性骨折,骨折线多呈压缩性或嵌插性。
4、运动损伤:
球类运动中的接球失误、格斗类运动的防御动作易引发此类损伤。棒球接球时拇指受到高速球体冲击,拳击训练中错误的出拳姿势会使掌骨基部承受异常扭转力,长期累积可能导致应力性骨折。
5、职业因素:
机械操作工、建筑工人等需频繁使用手部力量的职业群体风险较高。使用气动工具产生的持续震动会降低骨组织耐受性,搬运重物时拇指过度外展可能造成慢性劳损,最终在突发外力作用下发生骨折。
骨折后应保持患肢制动并冰敷消肿,急性期过后可逐步进行拇指对掌、屈伸等康复训练,日常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中老年患者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职业人群需规范使用防护手套,运动前做好腕关节和拇指的热身活动,避免重复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