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和心肌梗死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述,均指冠状动脉血流中断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病理过程。心肌梗塞为临床常用术语,心肌梗死更侧重病理学描述,两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上无本质差异。
心肌梗塞与心肌梗死的核心区别在于术语使用场景。心肌梗塞多用于临床诊断和患者沟通,强调冠状动脉阻塞导致的急性事件过程。心肌梗死则更多出现在病理报告和学术文献中,特指心肌细胞因缺血发生的凝固性坏死。在影像学检查中,心电图显示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实际对应临床所称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实验室检查中肌钙蛋白升高作为诊断标准时,两种表述可互换使用。
从疾病发展进程看,心肌梗塞更侧重描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的动态过程。心肌梗死则着重体现心肌细胞不可逆损伤的终末结局。在治疗层面,无论使用哪种术语,均需立即进行血运重建,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两种表述对应的二级预防措施也完全一致,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脂稳定斑块。
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运动时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左右。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出现胸闷胸痛持续不缓解时须立即呼叫急救,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后120分钟内。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擅自调整抗凝药物剂量,每3个月复查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