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根据时间可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与治疗重点存在差异。
1、超急性期发病后6小时内,心肌细胞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心电图出现高尖T波。此期需紧急进行再灌注治疗,如静脉溶栓或急诊介入手术。
2、急性期发病6小时至7天,心肌细胞开始坏死,心电图呈现ST段抬高。治疗以稳定生命体征为主,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3、亚急性期发病1-4周,坏死心肌逐渐被纤维组织替代。此期需预防心室重构,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4、慢性期发病4周后进入瘢痕形成期,重点进行心脏康复治疗,包括有氧运动训练、生活方式调整等二级预防措施。
心肌梗死患者需长期规律服药并定期复查,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