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是指胃的一部分通过膈肌的食管裂孔向上突入胸腔的疾病,主要有滑动型食管裂孔疝、食管旁疝、混合型疝、巨大食管裂孔疝、先天性食管裂孔疝五种类型。
1、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食管裂孔疝的90%以上。胃食管连接部和部分胃底通过食管裂孔滑入胸腔,平卧时可能出现,站立时可自行回纳。可能与年龄增长、肥胖、妊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治疗包括调整饮食、抬高床头、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多潘立酮片等药物。
2、食管旁疝食管旁疝较少见,胃底或胃体通过食管裂孔突入胸腔,但胃食管连接部位置正常。可能与先天性膈肌发育缺陷、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吞咽困难、餐后饱胀、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胃扭转、缺血坏死,需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或开放手术修复。
3、混合型疝混合型疝同时具有滑动型和食管旁疝的特点,胃食管连接部和部分胃底均突入胸腔。可能与长期腹压增高、膈肌弹性减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严重反流、胸痛、呕吐等症状。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或手术,常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莫沙必利分散片等药物控制症状。
4、巨大食管裂孔疝巨大食管裂孔疝指超过1/3的胃进入胸腔,属于严重类型。可能与长期未治疗的小疝进展有关,通常表现为明显胸痛、反复肺炎、贫血等症状。易发生嵌顿、绞窄等并发症,需尽早行腹腔镜或开胸疝修补术,术后需长期随访。
5、先天性食管裂孔疝先天性食管裂孔疝多见于婴幼儿,因膈肌发育不全导致。可能与遗传因素、母体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喂养困难、呕吐、发育迟缓等症状。新生儿期发病需紧急手术修复,术后需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情况。
食管裂孔疝患者日常应避免暴饮暴食,餐后2小时内不要平卧,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减少咖啡、酒精、辛辣食物摄入,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弯腰、举重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戒烟并治疗慢性咳嗽。定期复查胃镜评估食管黏膜情况,出现呕血、黑便、剧烈胸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