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吃母乳可能由乳头混淆、哺乳姿势不当、乳汁流速异常、口腔问题或疾病不适等原因引起。主要有乳头混淆、哺乳姿势不当、乳汁流速过快或过慢、鹅口疮、呼吸道感染等因素。
1、乳头混淆使用奶瓶喂养可能导致宝宝对乳头和奶嘴的吸吮方式产生混淆。奶瓶吸吮更省力,而母乳吸吮需要更强的口腔肌肉协调。建议家长在新生儿期避免过早引入奶瓶,可尝试使用小勺或滴管喂养替代。哺乳前可轻柔按摩乳房帮助乳汁流出,减少宝宝吸吮难度。
2、哺乳姿势不当不正确的抱姿会使宝宝难以有效含接乳头。家长需确保宝宝头部与身体呈直线,腹部紧贴母亲腹部,鼻子对准乳头。可采用摇篮式、橄榄球式等不同姿势尝试。哺乳时注意让宝宝张大嘴含住大部分乳晕,而非仅叼住乳头尖端。
3、乳汁流速异常乳汁喷射反射过强可能导致宝宝呛奶而拒绝吸吮,流速过慢则会使宝宝失去耐心。家长可通过手挤少量乳汁后再哺乳,或使用吸奶器调节泌乳量。哺乳间歇按压乳房减缓流速,哺乳前热敷促进泌乳反射。
4、鹅口疮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会使哺乳时疼痛。可见口腔内白色伪膜,擦除后基底发红。家长需注意奶具消毒,医生可能开具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口腔,或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母亲乳头。
5、呼吸道感染鼻塞或咽喉肿痛会影响宝宝吸吮能力。可能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家长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缓解鼻塞,保持室内湿度。医生可能建议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缓解症状,或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治疗细菌感染。
家长应记录宝宝拒乳时的具体表现及伴随症状,如哭闹特征、体温变化等。保持哺乳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在宝宝过度困倦时喂养。可尝试不同时间段哺乳,或由母亲以外家人暂时照护以缓解宝宝情绪。若持续拒乳超过24小时或出现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排除脱水或严重感染。哺乳期母亲需注意饮食均衡,保证每日水分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通乳药物如乳癖消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