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突出可通过卧床休息、腰背肌锻炼、游泳、瑜伽、牵引等方式改善。椎间盘突出可能与长期劳损、外伤、退行性病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
1、卧床休息急性期需严格卧床2-3周,选择硬板床平卧时膝关节下方垫软枕,保持脊柱生理曲度。避免久坐久站及弯腰动作,减轻椎间盘压力。日常可使用腰围临时固定,但连续佩戴不超过4小时。
2、腰背肌锻炼症状缓解后可进行五点支撑法:仰卧位屈膝,以头、肘、足为支点抬高臀部,保持5-10秒重复10次。后期进阶为飞燕式:俯卧位同时抬起四肢,强化竖脊肌力量。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剧烈扭转。
3、游泳推荐蛙泳或仰泳,水体浮力可减轻脊柱负荷,水温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注意避免受凉。水中行走训练同样有助于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
4、瑜伽选择猫牛式、婴儿式等舒缓动作,保持自然呼吸不勉强拉伸。避免犁式、肩倒立等压迫腰椎的体式。建议在专业教练指导下进行,单次练习控制在20分钟内,出现疼痛立即停止。
5、牵引需在康复科医师指导下使用电动牵引床,通过轴向拉力增大椎间隙。每次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3-1/2,持续15-20分钟。禁忌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椎管狭窄患者,牵引后需平卧休息30分钟。
日常应保持标准坐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每1小时起身活动。睡眠选用中等硬度床垫,侧卧时双腿间夹枕头维持脊柱中立位。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控制体重减少腰椎负担。急性疼痛期可局部热敷,但禁止暴力推拿。若出现马尾综合征表现或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需及时评估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