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大出血可能由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道肿瘤、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内镜止血、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输血支持等方式治疗。
1、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胃酸分泌过多或胃黏膜保护机制受损可能导致溃疡形成。溃疡侵蚀血管时可能引发呕血或黑便,严重时出现失血性休克。治疗需抑制胃酸分泌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铝碳酸镁、胶体果胶铋。内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并进行止血处理。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易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静脉压力过高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典型表现为大量呕血,病情危急。治疗需紧急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注射,药物可选用生长抑素类似物降低门脉压力。预防再出血需定期内镜随访并控制肝硬化进展。
3、急性胃黏膜病变应激、药物或酒精等因素可能损伤胃黏膜屏障,导致广泛黏膜糜烂出血。临床表现以呕咖啡样物为主,出血量相对较少。治疗需停用损伤因素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常用药物有泮托拉唑、雷贝拉唑。严重出血需内镜下喷洒止血药物或电凝止血。
4、消化道肿瘤胃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可能侵蚀血管引起出血,多为慢性失血但也可急性大出血。除止血治疗外需明确肿瘤性质及分期,根据情况选择手术切除、化疗或放疗。内镜下可对出血灶进行钛夹夹闭或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止血。
5、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等血管发育异常可能自发破裂出血,常见于小肠或结肠。出血具有反复性和难治性特点,诊断依赖血管造影或胶囊内镜。治疗可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或介入栓塞,广泛病变需手术切除受累肠段。
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并禁食,出血停止后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恢复期应选择易消化、低纤维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热饮食。长期需戒酒并慎用非甾体抗炎药,定期复查内镜评估治疗效果。合并肝硬化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并监测肝肾功能,肿瘤患者应保证足够营养支持。所有患者出现头晕、心悸等再出血征兆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