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及医源性传播四种途径传染,日常生活接触如共用餐具或拥抱通常不会传播。
1、血液传播接触被污染的血液制品或共用注射器是主要传播方式,包括输血、纹身、穿耳洞等未严格消毒的操作。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索磷布韦、格卡瑞韦等抗病毒药物。
2、性接触传播无保护性行为可能通过黏膜破损传播,建议使用避孕套。感染者需定期检测肝功能,可配合利巴韦林等药物控制病毒复制。
3、母婴传播分娩时胎儿接触母体血液或体液可能导致感染,孕期需监测病毒载量。新生儿出生后需立即注射免疫球蛋白,必要时采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
4、医源性传播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造成交叉感染,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接触污染器械后应紧急检测,早期可使用达拉他韦联合治疗方案。
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等个人物品,定期进行肝功能筛查,感染者应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病毒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