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狭窄不等于脑梗,但它是脑梗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脑血管狭窄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先天性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可能表现为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而脑梗是脑血管完全或部分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属于脑血管狭窄的严重并发症。
脑血管狭窄是脑血管管腔变窄的病理状态,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管壁增厚或外部压迫导致。早期可能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单侧肢体麻木、言语含糊等可逆性症状。通过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等检查可明确狭窄程度。轻度狭窄可通过控制血压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延缓进展,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
当脑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0%或斑块不稳定时,极易诱发急性脑梗。此时血管内血流显著减少,血小板在狭窄处聚集形成血栓,最终完全堵塞血管。患者会出现持续偏瘫、意识障碍等不可逆神经功能缺损。需紧急采取静脉溶栓如注射用阿替普酶或血管内取栓治疗。部分严重狭窄患者需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植入术预防脑梗发生。
建议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定期筛查脑血管状况,避免吸烟、高盐饮食等危险因素。若出现突发性视野缺损、行走不稳等预警症状,应立即就医评估脑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由神经内科或血管外科医生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