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可通过行为观察、量表评估、脑电图、神经心理测试、影像学检查等设备或方法检测。多动症的专业名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需由专业医生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综合诊断。
1、行为观察医生或家长填写的标准化行为量表是初步筛查多动症的重要工具,常用包括康纳斯行为评定量表、范德比尔特评估量表等。这些量表通过记录儿童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注意力持续时间、冲动行为频率等核心症状,帮助判断是否符合多动症诊断标准。行为观察通常需要持续数周,由家长和教师共同完成记录。
2、量表评估专业心理量表如持续性操作测试、斯特鲁普色词测试等可量化评估注意力缺陷程度。CPT测试通过计算机程序监测受试者对特定刺激的反应速度和错误率,能客观反映注意力集中能力和冲动控制功能。这类测试需在安静环境中由心理师指导进行,耗时约20-40分钟。
3、脑电图定量脑电图可检测大脑theta/beta波比例异常,部分多动症患者表现为前额叶皮层活动低下。脑电生物反馈训练也常作为辅助诊断手段,通过监测脑电波变化评估神经调节功能。但脑电图异常并非诊断必需指标,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4、神经心理测试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数字广度测试等可评估执行功能和工作记忆。这些测试能发现多动症患者常见的认知灵活性不足、计划能力缺陷等特征。神经心理测试通常由临床心理师操作,需要受试者完成系列标准化认知任务。
5、影像学检查功能性核磁共振可显示大脑前额叶、基底节等区域激活异常,但主要用于科研而非临床常规诊断。部分严重病例需进行头颅MRI排除器质性病变。影像学检查价格较高且具有辐射风险,通常仅在怀疑存在脑结构异常时采用。
多动症诊断需要专业医疗机构完成,家长发现儿童存在持续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动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儿童精神科或发育行为儿科就诊。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建立规律作息、减少电子屏幕时间、增加户外运动等方式帮助改善症状,但所有干预措施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诊后可能需要结合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等综合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