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引起青光眼的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散瞳类药物、抗抑郁药物、抗胆碱能药物、磺胺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可能通过影响房水循环或改变眼内压导致青光眼发作,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眼压变化。
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长期局部或全身使用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可能诱发激素性青光眼。这类药物会抑制小梁网细胞功能,导致房水外流受阻。典型表现为用药数周后出现眼压升高,早期停药多可逆转,但长期使用可能造成不可逆视神经损害。眼部使用激素类滴眼液时风险更高。
2、散瞳类药物阿托品、托吡卡胺等散瞳药物可能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这类药物通过麻痹瞳孔括约肌使虹膜根部增厚,导致前房角关闭阻断房水排出。具有浅前房解剖特征的人群用药后可能出现剧烈眼痛、视力骤降等急性发作症状,需立即停用并进行降眼压治疗。
3、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舍曲林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能通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导致瞳孔散大,增加闭角型青光眼发作风险。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还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能双重加重房水循环障碍。抑郁症患者用药前应进行基线眼科检查。
4、抗胆碱能药物奥昔布宁、苯海索等治疗尿失禁或帕金森病的抗胆碱药可能通过阻断睫状肌胆碱受体,导致瞳孔散大和调节麻痹。这种作用可能诱发前房角关闭,尤其对亚洲人群中常见的窄房角解剖结构者威胁更大。用药期间建议每3-6个月监测眼压。
5、磺胺类药物乙酰唑胺、醋甲唑胺等碳酸酐酶抑制剂可能通过改变睫状体上皮离子转运,引起睫状体水肿和前房变浅。这种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多发生在用药初期,表现为双眼视力模糊伴虹视现象。磺胺类过敏者还可能发生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
存在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或远视等危险因素者,使用上述药物前应进行前房深度评估。用药期间出现眼胀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需立即眼科就诊。建议避免长时间俯卧姿势阅读或使用电子设备,保持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维持正常眼压。饮食上可增加深色蔬菜水果摄入,其含有的抗氧化物质可能对视神经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