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一般无须打止血针,多数情况下可通过压迫止血等物理方法控制。若出血量大或反复发作,可能需要医疗干预。
流鼻血多由鼻腔黏膜干燥、外力撞击或挖鼻孔等轻微损伤引起,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鼻腔出血,血液呈鲜红色。此时只需保持坐姿前倾,用拇指和食指捏紧鼻翼5-10分钟,同时冷敷前额和鼻梁,90%的鼻出血可自行停止。避免仰头防止血液倒流呛咳,止血后24小时内不要擤鼻涕或剧烈运动。鼻腔内可涂抹少量凡士林保持湿润,室内使用加湿器改善空气干燥。
当出血持续20分钟以上、每小时出血超过200毫升或伴有头晕乏力时,可能涉及鼻腔血管异常、高血压或血液病等病理因素。医生会采用膨胀海绵填塞、硝酸银烧灼或电凝止血,严重者需静脉注射蛇毒血凝酶注射液、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等止血针剂。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调整用药方案,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可能需要介入栓塞治疗。
反复流鼻血者应检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日常避免用力擤鼻,增加维生素K和维生素C摄入,如菠菜、猕猴桃等。冬季使用生理盐水喷鼻保持黏膜湿润,儿童频繁出血需排查鼻腔异物或过敏性鼻炎。若一年内发作超过5次或伴皮肤瘀斑、牙龈出血,建议到耳鼻喉科和血液科联合就诊。